新闻中心

Industry_News

福建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落实方案的通知

发布时间:2016-03-03 14:45:44来源:闽农厅办〔2016〕12号点击数:2462

闽农厅办〔2016〕12号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各市、县(区)农业局,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: 

为贯彻落实农业部《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》(农农发〔2015〕2号)和农业部办公厅《<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>推进落实方案》(农办农发[2015]14号)精神,以“稳粮增收调结构,提质增效转方式”为主线,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,积极探索产品安全、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,现将《福建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落实方案》印发给你们。请结合本地实际,细化实施方案,加大工作力度,强化责任意识,有力有序推进,确保取得成效。

 

附件:福建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福建省农业厅办公室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6年2月16日

附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福建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

零增长行动方案

 

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,是粮食的“粮食”。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但也存在过量施用、盲目施用等问题。深入推进科学施肥,稳步提高肥料利用率,是推进农业“转方式、调结构”的重大措施。为减少化肥不合理使用,促进农业增产增效,保障生态环境安全,特制定福建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落实方案如下。

一、现状和形势

(一)化肥施用现状。据省统计局数据,2013年全省农用化肥施用总量413.3万吨(其中氮肥167.4万吨,磷肥92.8万吨,钾肥55.5万吨,复混肥97.6万吨),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3475.6万亩,果、茶面积1157.2万亩,折亩施化肥89.2公斤。据专家分析,我省耕地基础地力偏低,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,大体在50%以上。我省气候温暖,雨量充沛,耕地利用率高,经济作物面积大,复种指数达170,蔬菜、果树用肥量大,一般亩施肥150公斤左右,肥料利用率低,只有30%几,亩均农用化肥施用量居全国前列。

(二)面临的形势。化肥施用不合理问题与我国粮食增产压力大、耕地利用强度高、农户生产规模小等相关,也与肥料生产经营脱离农业需求、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、施肥技术落后、肥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相关。过量施肥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,也造成耕地板结、土壤酸化,还成为农业碳排放、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。减少不合理的化肥投入,是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、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,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农产品质量安全、农业生态安全至关重要。

(三)实施可行性。据近年各地试验、示范统计,实行测土配方施肥,各种粮油作物增产幅度一般在815%,瓜果、蔬菜等增产效果更为明显。随着我省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,耕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,提高农作物单产的压力越来越大,推广测土配方施肥,培肥地力,协调土壤、肥料、作物之间的关系,充分发挥土、肥、水、种资源的最大潜力,才能不断促进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。

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,推广科学施肥技术,水稻氮肥、磷肥和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2%20%45%,比项目实施前(2005年)分别提高了346个百分点。据统计,全省2013年氮肥施用量(实物量,下同)比2005 年(项目实施前)减少5.8万吨,磷肥施用量减少14.7万吨,钾肥施用量增加2.1万吨,复合肥施用量增加14.3万吨,氮磷钾的施用比例由10.430.56调整到10.480.61。项目县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明显增强,重化肥、轻有机肥、偏施氮肥、“施肥越多越增产”等传统施肥观念正在逐步发生改变,缺什么补什么,缺多少补多少,控氮、减磷、增钾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。如果科学施肥各项措施到位,肥料利用率逐步提高,今后几年化肥使用量增长率能够控制在1%以内,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是可能的。

二、总体思路、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

(一)总体思路

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的发展,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,牢固树立“增产施肥、经济施肥、环保施肥”理念,依靠科技进步,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,加快转变施肥方式,深入推进科学施肥,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,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,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,改善生态环境,保障粮食安全,达到高产、优质、高效、安全、生态、可持续的发展。

(二)基本原则

一是保障生产、节本增效。在减少化肥不合理投入的同时,要确保粮食稳定增产、农民持续增收、农业可持续发展。通过转变肥料利用方式,提高肥料利用率,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。

二是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。充分考虑沿海平原与山地丘陵、北部与南部、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气候差异、土壤类型、耕作制度、经济状况和施肥水平,针对不同区域、不同作物、不同种植制度,研究区域性的、可操作的测土配方施肥参数,选择适宜的肥料配方和技术推广模式,进行分类指导,努力实现“测、配、产、供、施”一条龙服务。

三是统筹兼顾、突出重点。科学确定测土配方施肥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,突出重点作物、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,着重抓好粮食、蔬菜、水果、茶叶等作物主产区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、以及种植业大户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,重点解决氮、磷、钾和中微量元素在地区之间、作物之间的供应和平衡,强化测土配方和施肥指导等公益性服务环节。

四是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。坚持政府主导、农民主体、企业主推、社会参与,创新实施机制,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手作用,充分调动推广、科研、教学、企业和农民积极性,构建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。

(三)目标任务

2016年到2019年,逐步将年增长率控制在1%以内;到2020年,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。

一是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。到2020年,氮、磷、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趋于合理,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%以上,畜禽粪便等有机肥养分还田率达到60%、提高10个百分点;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达到60%以上、提高25个百分点;绿肥种植面积稳定恢复发展。

二是施肥方式进一步改进。到2020年,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基本得到遏制,传统施肥方式得到改变。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得到大面积推广。

三是肥料利用率稳步提高。从2016年起,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,力争到2020年,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%以上。

三、技术路径和区域重点

(一)技术路径。

1.精准施肥。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、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,合理制定各区域、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,推广测土配方施肥。

2.调整化肥使用结构。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,优化氮、磷、钾配比,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;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,促进肥料产品优化升级,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。

3.改进施肥方式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,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,减少盲目施肥行为;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,改表施、撒施为深施、水肥一体化、叶面喷施、机械施肥等方式。

4.有机肥替代化肥。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,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,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。提升耕地基础地力,用耕地内在养分替代外来化肥养分投入。

(二)作物主产区重点

1.水稻主产区。

1)区域重点:浦城、建阳、邵武、武平、宁化、顺昌、连城、建瓯、长汀、永定、武夷山、上杭、沙县、永安、尤溪、将乐、漳浦、政和、明溪、光泽、泰宁、清流、云霄、永泰、松溪、延平、古田、霞浦、漳浦、建宁。

2)施肥原则:减氮、控磷、稳钾,配合施用锌、硅、钙等中微量元素。

3)主要措施:结合逐年加深耕作层,推广秸秆还田技术,加大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源的合理利用,恢复发展冬闲田种植绿肥;推广配方肥、增施有机肥,注重用石灰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。

2.果树优势产区。

1)区域重点:闽侯、闽清、福清、福安、霞浦、蕉城、古田、仙游、莆田市辖区、德化、永春、南安、长泰、漳浦、诏安、云霄、平和、华安、连城、上杭、永定、武平、长汀、漳平、新罗、宁化、建宁、尤溪、永安、沙县、建阳、建瓯、顺昌、延平。

2)施肥原则:依据叶片、土壤营养诊断结果,对照基础营养配方与当年具体施肥情况、单产水平、树势状况等因素,实行土壤改良优先,主要营养平衡为主,微量元素补缺的原则。调节土壤酸碱度,增施有机肥,主要营养元素矫治以土壤改良为主,微量元素矫治以增施有机肥为主,必要时进行叶片补缺。

3)主要措施:推广配方施肥,依据土壤肥力条件、目标产量、果树需肥规律,优化氮、磷、钾肥用量,配施中微量元素,合理分配不同生育期施肥量;增施商品有机肥,鼓励农民积造利用农家肥,施用沼渣、沼液;未封行的果树间种豆科作物,种植果园绿肥,秸秆覆盖土壤,减少裸露,防止水土流失,培肥地力;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;酸化的园地每2-3年施用石灰或白云石粉改良土壤。

3.蔬菜主产区。

1)区域重点:福清、长乐、闽侯、闽清、永泰、涵江、尤溪、永安、南安、龙海、漳浦、南靖、平和、诏安、龙海、延平、建瓯、浦城、武平、漳平、上杭、福安、霞浦。

2)施肥原则:减氮、控磷、稳钾,配合施用钙、镁、硫、锌、硼、钼等中微量元素,增施生物有机肥、有机肥、微生物菌肥。

3)主要措施:

露地蔬菜:组织制定《蔬菜氮磷钾施肥技术规程》。推广配方肥,依据土壤肥力条件、目标产量、蔬菜需肥规律,优化氮、磷、钾肥用量,配施中微量元素,合理分配不同生育期施肥量;增施有机肥,引导农民使用农家肥、沼渣沼液;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;酸化的菜地施用石灰等改良土壤;实行水旱轮作制;利用菜地休耕期种植绿肥。

设施蔬菜:除参照露地蔬菜的做法外还要结合设施蔬菜的特点,一是突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,重点是推广滴灌、微喷等技术;二是降低土壤中有害病原菌,施用的有机物料必须经高温发酵充分腐熟;三是在两季主栽作物空隙期间种植豆科作物,在豆科作物生长至生物量最大时进行压青还田,改善土壤生态环境,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,抑制土壤次生盐渍化。

4.茶叶优势主产区

1)区域重点:安溪、永春、华安、南靖、平和、诏安、福安、福鼎、寿宁、周宁、蕉城、柘荣、霞浦、古田、武夷山、建瓯、建阳、邵武、政和、松溪、浦城、大田、尤溪、宁化、清流、漳平、武平。

2)施肥原则:增施有机肥,增钾、控氮、控磷,配合施用镁、硫、锰、锌、硼等中微量元素。

3)主要措施:推广配方施肥技术,依据土壤肥力条件、目标经济产量、茶树需肥规律,优化氮、磷、钾肥用量,配施中微量元素,合理分配不同茶季施肥量并适时施用;增施商品有机肥,未封行的茶行间套种适生绿肥或豆科作物,秸秆覆盖土壤,减少表土裸露,防止水土流失,培肥地力;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。

四、重点任务

(一)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。一是加大园艺作物推广力度。在做好粮食等大宗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,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工作重点转到蔬菜、果树、茶叶等园艺作物上。在30个粮食产能区建设县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。二是完善施肥指标体系。统筹安排粮食作物“3414”肥效试验等试验,不断完善粮食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,逐步建立经济园艺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。三是加强示范推广。根据当地地域特点和作物特色特别是蔬菜、果树、茶叶等园艺作物,针对农民合作社、种植大户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鼓励其使用配方肥。组织实施以推进配方肥应用和施肥方式转变为重点的示范工程,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效果。四是加大配方肥施用范围。深入开展“百县连百企”活动,积极探索农企合作有效机制。鼓励和引导大中型肥料企业为示范县、乡(镇)、村生产供应配方肥,加快构建配方肥产供网络,筛选一批诚信经营、服务规范的网点,向农民提供数字化、智能化的配肥供肥服务,指导农民科学施用配方肥。

(二)推进施肥方式转变。一是推广水肥一体化。结合高效节水灌溉,示范推广喷、滴灌施肥等技术,促进水肥一体下地,提高水肥利用效率。二是推广适期施肥技术。合理确定基肥、追肥施肥比例,推广因地、因苗、因水、因时分期施肥技术。因地制宜推广水稻叶面喷施和果树根外施肥技术。

(三)推进新技术新成果应用。一是加强信息化服务。继续以12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,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和触摸屏信息服务工作,采用农民听得懂的语音、看得懂的信息、收得到的方式,指导农民选肥、用肥。二是加强技术研发。联合科研、教学、推广、企业力量,重点开展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。三是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模式。结合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,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,分区域、分作物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模式。

(四)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。一是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。在40个示范县推广商品有机肥100万亩,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,鼓励和引导农民积造农家肥,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,支持农民增施有机肥。二是推进秸秆养分还田。在32个示范县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100万亩,应用秸秆粉碎、腐熟剂施用、土壤翻耕等技术,使秸秆取之于田、用之于田。三是因地制宜种植绿肥。在42个示范县充分利用冬闲田,推广冬种紫云英等绿肥种植100万亩。

(五)提高耕地质量水平。以耕地地力提升“1112”工程为抓手,集成推广应用秸秆还田、绿肥种植、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等保护性耕作措施,改善土壤理化性状,提高土壤基础地力。力争到2020年,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.5个等级,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.5个百分点。

五、保障措施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各市县农业局领导要高度重视,各相关业务部门要密切配合,切实加强组织管理,依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,加强化肥零增长行动的技术指导与检查监督。

(二)强化政策扶持。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,争取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、施用商品有机肥、推广高效缓释肥料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的资金扶持力度。

(三)强化技术指导。依托省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,提出具体技术方案,开展技术指导服务,把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。各市县农业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,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,对广大农民、各级技术人员、肥料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进行系统培训,着力提高种植大户、农民合作社、农业龙头企业等科学施肥水平。

(四)强化宣传培训。充分调动各级媒体,广泛宣传典型经验和模范事迹,提高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化肥零增长行动的认识。通过现场会、电视、广播、报纸、建议卡等形式,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技术和方法,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施肥意识。

 
QQ在线咨询
咨询热线
0592-5167641
QQ客服

技术员MR.赖技术员MR.赖

技术员MR.叶技术员MR.叶

技术员MR.钟技术员MR.钟

技术员MR.吴技术员MR.吴

技术员MR.谢技术员MR.谢